当前位置:主页 > 案例分析 >

华侨留守儿童的师生依恋

责任编辑:psy898-沐沐  发布于2023-01-16 16:01   浏览次  
  心理导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也在不断演变,越来越多人出于经济原因选择离开家乡外出工作,于是诞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目前我国已有不少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涉及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但是探讨华侨留守儿童的自我效能感、自我同一性与师生依恋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研究者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师生依恋量表于2020年12月对浙江省温州市4~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 华侨留守儿童在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各个维度,即时间分裂、自我意识过强、精力涣散、认同扩散、权威混乱、定向迷失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儿童;作为独生子女的华侨留守儿童在自我同一性危机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华侨留守儿童;(2) 自我效能感在师生依恋和自我同一性危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14.68%。   ---www.psy898.com
 
华侨留守儿童的师生依恋

华侨留守儿童的师生依恋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也在不断演变,越来越多人出于经济原因选择离开家乡外出工作,于是诞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目前我国已有不少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涉及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段成荣和周福林(2005)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家乡无法和父母双方一起共同生活的儿童。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进行细分,又可以将其区分为父母在国内除家乡外的其他区域工作,以及父母在国外工作两种情况。父母在国外工作的这类留守儿童构成了华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潘玉进、田晓霞和王艳蓉(2010)认为华侨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长期在国外生活的,年龄在8~16周岁的,留守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的儿童。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最早由埃里克森提出,并在之后的几十年内成为心理学的热门研究主题,国内外从事该主题相关研究的学者据其发展特点对自我同一性做出了不同的定义。黄希庭和郑涌(2000)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个体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包括个人、社会、个体的主客体方面,以及自身对历史任务的认识和个人愿望统合。华侨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陪伴,需要独自面对各种生活事件,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可能会受到这一原因的影响,呈现出与普通儿童不同的特点。
 
  自我同一性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发展,通过与环境和他人的互动,以及个体的自我整合逐渐达到同一,对自我的发展完善和社会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自我同一感的缺失,则会导致个体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各种问题行为,使个体产生自我同一性危机,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华侨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这有可能对其身心发展造成影响。对8~16岁的发展中儿童来说,这一年龄阶段是个人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自我同一性的构建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和学校作为华侨留守儿童的重要生活环境,来自这两个环境的因素会影响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甚至造成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危机。
 
  埃里克森(1998)在其著作中提出,自我同一性危机是指自我否定了原有的未分化的、朦胧不清的、非成熟的自我,但又尚未找到新的自我,是指自我处于自身的矛盾与冲突中,模糊了自身的状态,处于一种自我的过去和现在、彼地和此地的不连续状态中。马向真(2004)在对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研究上进一步提出自我同一性危机是指自我处于自身的矛盾与冲突中,反映了自我在过去和现在、彼地和此地的不连续。对于华侨留守儿童来说,8~16岁是其发展自我的重要阶段,学校与家庭是其重要的生活环境。而环境中的因素会对其自我同一性的构建产生影响,有可能造成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由于其家庭环境中已经存在缺失父母陪伴这一因素,并且家庭因素具有独特性。因此,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校园环境中。
 
  在校园环境中,对华侨留守儿童来说,从老师处获得的支持与教导对其自我同一性的构建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重要意义。已知在家庭中,亲子依恋是衡量其亲子关系的重要标准,亲子依恋的不同模式会对个体发展产生影响。进入校园后,儿童的依恋对象除父母外增加了老师,师生依恋是指儿童与老师之间依恋关系,也是衡量师生关系的重要指标。师生依恋的发展不仅会对儿童适应学校生活、发展同伴关系产生影响,还会对其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产生影响。包克冰(2005)在其研究中提到儿童与教师之间发展出的依恋模式会对儿童今后的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产生深远的作用。Roeser,Midgley和Urdan (1996)的研究也发现师生依恋关系较亲子依恋关系能够更有效地预测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Bandura (1982)对自我效能感进行如下定义,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华侨留守儿童的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有可能会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杨倩怡和李方君(2018)的研究证明,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已知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已有针对华侨留守儿童的研究中,谭钧文和李航(2018)发现华侨留守儿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为中等水平,对教师的信任及班级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华侨留守儿童缺乏父母陪伴,亲子依恋的发展可能受此因素的影响。笔者重点关注师生依恋对其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已知,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的缺失会导致个体产生自我同一性危机。而华侨留守儿童相较于普通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失父母的陪伴,更有可能产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在华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之中,师生信任、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同一性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日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温州市瓯海区某侨乡的两所小学中随机抽取四、五、六共三个年级、15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20份,回收478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452份,有效回收率为86.9%。在452位参与调查的被试中,华侨留守儿童103人,国内留守儿童36人,普通儿童308人。华侨留守儿童中,四年级被试44人,五年级被试39人,六年级被试20人,男生54人,女生49人。
 
  其中,独生子女占比22.3%,非独生子女占比77.7%。华侨留守儿童大部分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占比83.5%;与叔叔阿姨或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的占比4.9%;与兄弟姐妹或同学一起生活的占比1%;与其他人一起生活的占比6.8%。
 
  在与家长如何联系方面,大部分华侨留守儿童都采用多种方式和父母进行联系,比如同时使用微信和QQ这两种联系方式同家长进行联系。其中,微信和电话是最主要的联系方式,使用微信与家长进行联系的儿童占比90.3%,使用电话和父母进行联系的儿童占比54.4%。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运用师生信任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青少年自我同一性问卷进行测量,使用IBM SPSS 22.0以及Amos26.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1) 师生信任量表
 
  对师生依恋进行测量所选用的测量工具是由AI-Yagon和Mikulincer编制的师生依恋问卷,原问卷共26道题目,采取五点计分,共3个维度,分别为“帮助”、“接纳”和“拒绝”。后经国内学者包克冰修订,将“帮助”与“接纳”合为一个维度。其中,“帮助和接纳”是指个体会主动向依恋对象寻求帮助,以及能够感受被依恋对象所接受的感受。“拒绝”是指个体感受到被依恋对象拒绝。本研究中,“帮助和接纳”维度的α系数为0.922,“拒绝”维度的α系数为0.811。
 
  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简称GSES),由Ralf Schwarzer及其同事于1981年编制,国内学者张建新对该问卷进行了中文版的修订工作。在之后的研究中,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共10道题,采用四点计分。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α系数为0.862。
 
  3)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
 
  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由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教授所编制,共30道题目,包括6个维度,分别是时间分裂、自我意识过强、精力涣散、认同扩散,权威混乱,定向迷失。采用五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2表示比较不同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哪个维度的分数高表示被试在该维度具有较高的危机感。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已在研究中被证明为是有效的测量工具。在本研究中各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时间分裂0.834、自我意识过强0.684、精力涣散0.653、认同扩散0.813、权威混乱0.669、定向迷失0.600。
 
  3. 研究结果
 
  3.1. 华侨留守儿童自我同一性危机调查现状分析
 
  如表1所示,华侨留守儿童在自我同一性危机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普通儿童。除了在自我意识过强这个维度上华侨留守儿童的得分略低于普通儿童外,其余各个维度的得分也均高于国内留守儿童。也就是说,华侨留守儿童比普通儿童具有更强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具有更差的自我同一性水平。
 
  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华侨留守儿童、普通儿童与国内留守儿童自我同一性危机的时间分裂、自我意识过强、认同扩散、权威混乱以及定向迷失这五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对其得分做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华侨留守儿童在时间分裂(p = 0.008 < 0.01)、自我意识过强(p = 0.017 < 0.05)、精力涣散(p = 0.025 < 0.05)、认同扩散(p = 0.000 < 0.01)、权威混乱(p = 0.004 < 0.01)以及定向迷失(p = 0.000 < 0.01)六个维度上,均与普通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华侨留守儿童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儿童的得分,即华侨留守儿童比普通儿童具有更高的自我同一性危机水平,华侨留守儿童比普通儿童的自我同一性更差。但华侨留守儿童与国内留守儿童在自我同一性危机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儿童与国内留守儿童在自我同一性危机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华侨留守儿童自我同一性危机调查现状分析
华侨留守儿童自我同一性危机调查现状分析
华侨留守儿童自我同一性危机调查现状分析
华侨留守儿童自我同一性危机调查现状分析
华侨留守儿童自我同一性危机调查现状分析
华侨留守儿童自我同一性危机调查现状分析
  4. 讨论
 
  4.1. 华侨留守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自我同一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埃里克森在二战期间对受到创伤、缺乏同战后生活的联系从而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士兵们进行观察研究时提出的。在此后,这一概念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文化心理学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研究中。但埃里克森并未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义,而是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对其做出不同的解释,这也导致日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多有分歧。
 
  可以肯定的是,自我同一性的含义是多元且丰富的,埃里克森(1998)曾说明自我同一性具有个别性、一致性和连续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及社会凝聚力四个特点。在本研究中将自我同一性定义为个体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即强调自我同一性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自我的坚定的、一致的认知,而自我同一性危机则刚好与之相反,是指个体的同一性处于混淆与扩散的状态中,具有冲突性和分散性。
 
  研究结果发现,华侨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其自我同一性危机各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儿童,即华侨留守儿童与国内普通儿童相比,具有更强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其自我同一性的程度更低。与国内普通儿童相比较,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陪伴是两者之间的共性,但对华侨留守儿童而言,父母与孩子之间相隔的物理距离更远,甚至会由此产生时差,而这会直接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国内国外不同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也会增加双方沟通交流的困难。而缺少沟通则说明父母缺少对孩子的陪伴与关怀,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从父母处,从而影响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结合调查结果来看,华侨留守儿童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作为其主要监护人,祖辈相较于年轻家长来说,具有精力较差、教育理念欠缺等特点,而这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在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其自我同一性的健康发展。
 
  研究结果还发现,华侨留守儿童在自我同一性危机上不存在年级和性别的显著差异,说明在4~6年级这一年龄阶段,华侨留守儿童的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不存在显著变化。这可能是由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处在自我发展的重要的时期,会受到生活事件、父母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等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在数据变化上表现为自我同一性危机不存在差异。
 
  在“父母是否离异”这一维度上,来自离异家庭的华侨留守儿童和非离异家庭的华侨留守儿童在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各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时由于对于华侨留守儿童来说,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因此,父母是否离异对其影响相对较少。
 
  通过对“是否为独生子女”这一维度进行自我同一性危机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华侨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在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身为独生子女的华侨留守儿童在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华侨留守儿童,即作为独生子女华侨留守儿童具有更强的自我同一性危机,更差的自我同一性水平。由于华侨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祖辈,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作为主要监护人,相对于父辈的年轻家长来说,精力较差,且缺乏正确健康的教育理念,因此无法很好的兼顾孩子生理与心理的成长与教育。非独生子女往往还有兄弟姐妹的陪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孤独感,因此能够发展出较好的自我同一性水平。而独生子女则更加孤独,因此,自我同一性危机更显著,自我同一性水平更差。
 
  以上研究结果对华侨留守儿童如何更好的发展自我同一性提供了一些研究视角,华侨留守儿童在父母长期在国外务工不在身边的情况下,需要监护人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便更好的发展其自我同一性。
 
  4.2. 华侨留守儿童自我效能感在师生信任和自我同一性危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华侨留守儿童的师生信任直接负向预测其自我同一性危机水平,并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其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发展水平。对华侨留守儿童来说,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能够提高该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同时降低其自我同一性危机,帮助其达到良好的自我同一性水平。反之,不良的师生信任关系,会导致华侨留守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偏低,自我同一性危机增强。
 
  在埃里克森之后,国外学者Marcia和Luyckx等人都对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比如,Marcia根据探索和承诺两个维度将自我同一性划分成四种状态;而Luyckx等人(2006)则构建了自我同一性的双环模型将其划分为六种状态。相应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特分别在这两位学者的模型中找到了对应的分类。比如Marcia (1966)的自我同一性早闭和混淆,Luyckx等(2006)的沉浸延缓和扩散混淆两种状态,均与自我同一性危机相对应。
 
  国内学者施春华,王宝军和王青(2019)提出可以将自我同一性危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一性不足,一类是同一性冲突。前者是指个体无法做出恰当承诺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后者则是指个体在做出承诺后发现承诺与行动之间存在冲突。可见,自我同一性危机具有发展性和情境性两个特点。会受到个体自身发展与个体所接触环境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由社会认知理论的倡导者班杜拉提出,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信心。张鼎昆,方俐洛和凌文辁(1999)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对个体的认知、动机、态度等产生影响,最终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对个人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个体的成长发展与身边环境、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息息相关。埃里克森也曾提出自我同一性具有整体性与综合性的特点,这一点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个体自我同一性的构建需要综合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全面的思考。其次,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完善与发展离不开其生理与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性格特质、人际交往能力、同伴关系等等。而自我效能感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师生信任作为小学阶段的儿童参与人际交往的重因素,均会对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发展产生影响。
 
  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能够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结合华侨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看,其主要接触的环境为家庭和学校,家庭方面存在着父母陪伴缺失这一情况,因此,更需要学校中的老师提供陪伴与支持来弥补父母陪伴缺失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对华侨留守儿童自我同一性危机进行研究时,将师生信任作为重要的变量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证明了在华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中,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同一性危机之间仍存在显著相关,并将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纳入模型,证明了自我效能感在师生信任和自我同一性危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希望能够为日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这一研究思路,为华侨留守儿童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5. 结论
 
  1) 华侨留守儿童在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各个维度,即时间分裂、自我意识过强、精力涣散、认同扩散、权威混乱、定向迷失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儿童。华侨留守儿童比普通儿童具有更高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具有更差的自我同一性水平。
 
  2) 作为独生子女的华侨留守儿童在自我同一性危机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华侨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的华侨留守儿童比非独生子女的华侨留守儿童具有更高的自我同一性危机水平,具有更差的自我同一性水平。
 
  3) 华侨留守儿童的师生依恋显著负向预测其自我同一性危机水平,即师生依恋越强,自我同一性危机水平越差,师生依恋越弱,自我同一性危机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在师生依恋和自我同一性危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14.68%。
 
  (作者/吉慧哲,潘玉进 | 来源/心理学进展)

来源“心理氧吧”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心理咨询师如何处理丧亲之痛? 心理咨询师如何处理丧亲之痛?
    心理导读:希娜一直与母亲关系不好。在丧亲的这段时期,她母亲做出很大的努力来支持她,但是希娜发现很难接受这些帮助。与此同时,希娜的男友变得越来越情绪孤僻,最终他们...
  • 乱伦行为的心理分析 乱伦行为的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一些研究认为,父女之间乱伦中的父亲往往是文化水平低、有暴力倾向、社会生存能力低下者。他往往是用威迫、诱骗的手段和女儿发生和维持乱伦关系。女方往往是受害...
  • 偏执型人格障碍有什么特征? 偏执型人格障碍有什么特征?
    心理导读: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他人不信任和猜疑的普遍模式、以至于把他人的动机解释为恶意的。该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并出现于各种背景下。 ---www.psy898.c...
  • 精神分析大师温尼考特 精神分析大师温尼考特
    心理导读:心理治疗往往被视为太神秘、太不可谈了。温尼考特的个案写作不同于弗洛伊德的个案书,反而是更用心在每次的纪录,包括其中的过程和细节。对于不是心理治疗圈内的...
  • 抑郁症诊断测试量表 抑郁症诊断测试量表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把抑郁症称作心理问题的常规感冒。在美国,大多数进入精神病医院的患者都是因为抑郁症。即使你可能不懂重症抑郁症,但你很有可能经历过较轻...
  • 如何记录自己的梦? 如何记录自己的梦?
    心理导读:养成每天早上记忆记录梦境的固定习惯。这是熟能生巧的工作。但你得认清,做出完美无缺的梦记录是不可能的,因为做梦和记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验。做梦若是演一出...
  • 工作记忆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工作记忆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心理导读:当工作记忆超载时,早先进入的信息通常会丢失,这样可以为新的信息腾出空间。如果需要我们注意的信息挤满了工作记忆,那么我们也许不会注意到其他一些可能比较重...
  • 治疗抑郁症CCBT比CBT更有效吗? 治疗抑郁症CCBT比CBT更有效吗?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一直想弄明白,与单独使用抑郁症的CBT常规治疗相比,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疗法(CCBT)加常规治疗(TAU)是否更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结果?在一项针对175名...
  • 幼年丧亲对儿童身心发育有何影响(下) 幼年丧亲对儿童身心发育有何影响(下)
    心理导读:200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移民的健康状况变化与教育和居住时间有关,在某些情况下会随着居住时间的延长而恶化,因此移民史可能是这种差异的一种解释。未来对健康的...
预约专业咨询师( ^_^ )······
催眠治疗师